我们永远在一起 ——彭丽媛一行在四川凉山参加艾滋病防治宣传倡导系列活动侧记

这几天的大凉山里,有欢乐的笑容,有感动的泪水。 

6月21日至22日,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崔丽,全国政协常委、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陈冯富珍等一行来到地处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了解艾滋病防治和关爱教育工作情况,并出席防艾宣传倡导活动。 

她们翻山越岭,走进医院、卫生所,走进大学、小学、幼教点,走进艾滋病患者家中,用爱在这片土地上播撒下温暖的希望。


打通艾滋病防治最后一公里


雨后的凉山,草木青翠,云雾氤氲,一片片盛开的油菜花点缀山间。 

这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是我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艾滋病防治重点地区。 

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四川省政府,在凉山州打响了“艾滋病防治和健康扶贫三年攻坚战”。凉山的艾防工作有什么进展?受艾滋病影响群众生活怎么样?彭大使十分关心。 

21日上午,彭大使一行驱车近2个小时,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深入地处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调研。 

第一站,彭大使来到了昭觉县人民医院红丝带抗病毒治疗关爱中心。得知凉山州近年来全人群健康体检率大幅提升,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明显下降,彭大使十分高兴。 

“我们到2020年的目标是母婴传播率降到4%以下,实现感染者家庭全部脱贫。”州卫计委负责人介绍说,“虽然只有两年时间,有压力,但是我们有信心。” 

“只要奋斗,就有希望。”彭大使鼓励道。 

健康教育室里,彭大使的目光被桌子上摆放着的五颜六色的小册子吸引,她拿起一本本艾滋病防治宣传册仔细翻看。 

“宣传册都有彝汉双语的吧?彝族群众都能看得懂吧?”彭大使问。 

“所有的宣传册都是双语的。为了鼓励更多人来学习防艾知识,我们还经常赠送一些小礼品。”医院负责人回答说。 

走进药房,彭大使向医护人员了解免费药物发放情况。“都有什么药?”“有儿童的药吗?”“药品过期后下架吧?”……彭大使连连询问。 

信息室里,一场视频会诊正在进行。 

对口帮扶的华西医院专家正和这里的医护人员就一个疑难病例进行远程会诊。彭大使通过视频系统向专家们问好,“你们辛苦啦,向你们学习!”


凉山山区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如何打通艾滋病防治最后一公里? 

“只要在手机APP上一点,就可以提交所有信息,非常方便。”在四开中心卫生院,副院长贾阿智结合入户家访案例,向彭大使演示了基层艾防员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工作的情况。 

目前,凉山州正在推行“1+M+N”的艾滋病基层综合防治模式,艾防员是这一模式的触角,由村干部、村医、志愿者、计生员等组成,每季度入户1次,开展宣传教育、HIV检测、孕检、转介服务等工作,并通过“精准防艾信息管理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反馈管理。彭大使听完介绍,对这种切实有效的防治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咱们国家在艾滋病防治这块,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路看下来,陈冯富珍也不禁称赞。

要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艾滋病感染者


对艾滋病感染者家庭,彭大使始终深深牵挂。 

这些年,彭大使已多次到艾滋病高流行地区看望慰问受艾滋病影响家庭,呼吁全社会消除对感染者的歧视——“伤害最深的往往是一些歧视冷漠的目光。” 

此次到凉山,她又特意到两户受艾滋病影响家庭家中看望。 

汽车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穿过一片青绿的稻田,阿并古乡吾合村就在眼前。彭大使一行来到木嘎(化名)家里。 

2015年5月,木嘎(化名)的妻子在孕检时被查出感染艾滋病,在政府帮助下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成功实现母婴阻断生下健康的女儿。 

看到母亲怀里可爱的孩子,彭大使格外高兴,拍着她的肩膀、拉着她的小手直夸孩子长得好看。 

“现在政府的政策好,吃药都是免费的,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有人工喂养,奶粉也是免费的。”木嘎妻子激动地说。 

“你多么幸运啊。现在气色很好,和健康人一样。一定要记得准时吃药。”彭大使鼓励说。 

“共产党卡莎莎(谢谢),人民政府卡莎莎。”朴素的话语传达着真挚的情感。 

离开木嘎家,彭丽媛一行又来到阿依(化名)家。 

今年49岁的阿依,丈夫11年前就病逝了,作为艾滋病感染者,她一个人含辛茹苦抚养5个孩子。 

“你母亲很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孝顺她。”彭大使对阿依刚上初二的儿子说。 

“村里人都知道母亲得病吗?”“都知道。” 

“有人歧视母亲吗?”“没有。” 

“这就对了!对待艾滋病感染者,就是要像对待正常人一样。这个道理我们要向所有人宣传,不要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彭丽媛鼓励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报答母亲。 

要走了,阿依莫紧紧握着彭大使的手,不会说普通话的她不知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动,流下了眼泪。彭大使也难以抑制自己的心情,湿红了眼眶。 

欢乐着他们的欢乐,忧愁着他们的忧愁,心中有爱,世界就不会悲凉。


关爱改变命运


彝区孩子们生活学习情况怎么样,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能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彭大使十分惦念。 

21日下午,彭大使一行来到昭觉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 

“同学们好!”“彭老师好!” 

彭大使一走进六年级“爱心班”,全班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阳光灿烂的笑脸,写满着山里孩子自强不息的信念。 

他们有太多话想向彭大使说。 

“今年过年,我真的非常幸运,习爷爷来我家了!”坐在前面的热烈友聪站了起来。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考察扶贫工作,曾到他的家中看望。 

“我一定牢记习爷爷的教导,好好学习,早日成为有用的人才,为家乡做贡献。”热烈友聪声音哽咽。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同学们有的父母身体不好,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遇到了同龄孩子没有的困难,但大家一定要相信,只要好好学习、坚持努力,就一定能成为栋梁之才,同样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彭大使语重心长地说。

“因为有你,梦想有了飞翔的翅膀。因为有你,彝家孩子改变了模样。”学校操场上,传来动听的歌声,同学们正在排练校歌。看到彭大使来了,孩子们都高兴地围拢过来,纷纷向彭大使问好。 

“彭妈妈好”“彭妈妈好”,此起彼伏的问好声,响彻在校园里,彭大使一路走,孩子们一路挥手送别,这是彝区孩子最纯真的心声。 

看完小学,彭大使一行接着又赶赴四开乡洒瓦洛切博村幼教点看望幼儿园的小朋友们。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小朋友们正在老师带领下齐声拍手唱着儿歌《好习惯》。 

“几岁啦?”“叫什么名字?”彭大使的提问,总能赢得小朋友的抢答,“你们的普通话说得真棒。”

临走,彭大使还不忘提醒小朋友们记得每天刷牙洗脸勤洗手,多多运动,将来身体才能健康。 

一整天密集的行程,为了心中的那份爱,彭大使马不停蹄,不辞辛劳。

我们永远在一起


西昌学院校园里,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22日上午,彭大使来到学校,参加“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青春校园行暨西昌学院青春红丝带志愿团成立仪式。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也远道而来,共同见证这一鼓舞人心的时刻。 

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中,彭大使为新成立的西昌学院青春红丝带志愿团授旗。即将到来的暑假,他们将分成16个小分队深入彝区助力“禁毒防艾攻坚战”。

来西昌学院,彭大使也为了履行与孩子们的一个约定——参加“爱在阳光下”凉山儿童夏令营开营式。 

“爱在阳光下”夏令营是我国关怀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系列活动之一,彭大使每年都会到开营仪式现场,和小朋友们一起度过。 

“孩子们,你们看,谁来啦?” 

彭大使等嘉宾刚到门口,孩子们就簇拥过来,一起手拉手步入会场。 

“开-营-啦!”,彭大使与孩子们共同放飞手中的气球,放飞心中的梦想。

“我希望家乡的青山环抱着爱的云朵,我希望不再有疾病夺走小伙伴的父母……”孩子们和大学生志愿者表演了朗诵节目《我的小小心愿》和合唱《带我到山顶》。 

彭大使同大家一起跳起了彝族传统舞蹈达体舞,会场里洋溢着喜悦而温馨的氛围。

“资深志愿者”彭大使还与青年志愿者代表畅谈艾滋病防治志愿工作的经历体会。 

西昌学院大二学生的日伍各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凉山人。她讲述了从小亲眼目睹毒品和艾滋病给当地百姓带来深重灾难的故事,“当时我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尽我所能,为禁毒防艾做贡献。我相信曾经民风淳朴的村庄一定会再出现,我们彝族一定能重拾雄鹰的精神。”“我是一名艾滋病致孤孩子,一直以来社会的帮助和关爱,让我深受感动也心怀感恩,我由衷地想把这份爱心转化为一股强大的动力,所以我毅然决然选择了去当一名艾防志愿者。”另一位同学的发言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同学们还就如何深入基层更好地做好防艾宣传、如何通过教育来真正实现健康扶贫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同行专家还就大家关注的艾滋病疫苗研制进展、如何消除人们对艾滋病的误解等问题回答了大家的提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彭大使也结合切身经历,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她说,自己最开始从事防艾志愿工作时,也感到很有压力,后来和专家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是一边学一边宣传。她还结合自己拍摄公益宣传片《永远在一起》时,主动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握手拥抱,谈如何以信任打开艾滋病患者的心扉。她说,当志愿者要一步一个脚印,不图虚名,不求功利。

“我为志愿者们,大学生志愿者们点赞!谢谢你们!”彭大使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爱,是和艾滋病感染者的成长在一起的。要让他们知道,社会上有很多爱他们的人,与他们永远在一起。同时,我们要帮助和鼓励所有受艾滋病影响的人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